三国之襄武大帝_第72章 河滩畜牧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72章 河滩畜牧 (第1/2页)

    从匠营回去的路上,沮授对着刘和道:“公子,那炼铁之法”

    刘和知道定会惹来疑问,可心中早有计议:“先生可知孔壁古文《尚书》?”

    秦始皇焚书坑儒后,儒家典籍大都失传至少在明面上不敢留存,秦亡汉立,儒家学派逐渐复兴,汉惠帝四年,除“挟书律”。伏生掘开墙壁发现尚有29篇保存完好,这便是成为中国古代史宝贵资料的《尚书》。后来汉景帝子鲁恭王刘馀,拆孔子旧居以扩建宫殿,于墙壁中发现许多书简,全用蝌蚪文书写,有《尚书》及《论语》等儒家经典,称古文经,亦称壁经。

    “公子的意思是”沮授抚了抚胡须。

    “先生当知我东海王室嫡系其实早已移居鲁郡,我年少时随父拜访家主偶得一冶炼古籍。”刘和打马虎眼带过。

    下午时分,刘和与沮授以及数十名骑兵从匠营回来,路过潮河,刘和站在一座低矮的山岗上,眺望着如玉带般潮河,河水已经开始化冰,远远还可以看见十几座高大的水车,像后世摩天轮一般矗立在岸边。

    但刘和的注意力并不是在潮河本身,而是它的河滩。潮河的河床约二十丈宽,两边各有数十丈宽的土坡草地,再其次便是近一里宽的树林,树林背后便是一望无际的原野良田,一条条灌溉沟渠通往潮河,通过水车将河水引入沟渠之中。

    “这片草地不错,不知绵延多长?”刘和指着河两边的土坡草地笑着问道沮授。

    沮授想了想说道:“早些时日我见玄德的疏浚报文说过,记得从上游开始就有河滩草地了,一直到渔阳县,约有一百五十多里长。”

    “别的河流也有这样的草地河滩吗?”刘和又问道。

    “有的有河滩,但没有草地,都是岩石,不过最大的河滩是滦河过本县段,两边有宽达一里的河滩,河滩上长满了野草,很壮观。”

    沮授不明白刘和为什么对河滩感兴趣,便低声问道:“主公是要考虑在河边驻军吗?”

    刘和没有回答他,笑了笑又问道:“沿岸滩涂有多宽?”

    沮授想了想便摇摇头笑道:“潮河上游多为山地,下游为平原。沿途有牤河、汤河、安河、清河和川河五条较大支流,可常因暴雨和入境容水宣泄不及而泛滥成灾。玄德正在疏挖河道,筑堤打坝,改滩造田。但是上游山地要是开垦目前财力不够,种不了庄稼,最多能长点草。”

    刘和点点头,这才给他解释道:“其实我看河滩,就是考虑种牧草,将它们利用起来,将来我收复要阳、滑盐二县囊括白草洼牧场,再收复平刚、石城、夕阳、昌城、广城。诸县皆适合放牧,到时上疏朝廷设置新郡,咱们发展牲畜之业,可以卖到中原各地,将成为我军一大收入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主意好!”

    沮授激动得拳掌相击,急忙说道:“以前也有人在河滩上种草养猪牛马羊,可惜汉军内迁、鲜卑寇掠,把所有的羊都抢走了,养牧之人也不知所踪。”

    刘和顿时有兴趣了,“放牧的草地还在吗?”

    “应该还在!玄德报文里说过,就在前面十里外的东营庄。”

    “走!看看去。”

    刘和催马奔下了山岗,沮授和数十名随从跟着他沿着河滩催马向南疾奔。

    一刻钟后,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白杨林,骑兵指着白杨林喊道:“白杨林那边就到了。”

    其实不用去白杨林,刘和此时已经发现了河滩上的草地,和之前的杂草地完全不一样,虽然是初春,白雪还未全化,但还是可以从一片片没有覆盖白雪的土地看到草地。

    刘和翻身下马,清理开一小片积雪,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