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十一章 四世同堂 (第2/2页)
同地目瞪口呆,心中感慨良多。 “在如此丰富的亲情中生活,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事情啊!” 雪莲成默默地想。 “面对忍饥挨饿的现实,他们的情绪怎么会如此高涨?” 徐守君在心里发问。 “真是个特殊的大家庭啊,难怪能培养出成钟这样出类拔萃的孩子!” 桑吉大师的心里,对这种家庭环境十分欣赏。 大约一个钟头后,饭菜端了上来,热气腾腾地摆满了桌子,香气扑鼻而来。 为了让贵客安心吃饭,刚刚还在欢唱的孩子们迅速散去。 桑吉大师一边与爷爷说着话,一边慢慢地动着筷子,夹菜品尝。 徐守君、雪莲成和成钟早已食指大动,开始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。 “您老人家年纪不算大,已是四世同堂,儿孙满院,真是令人羡慕啊!” 桑吉大师对爷爷说。 “可不敢当,不敢当啊。 嗬嗬嗬,我没读过书,一辈子过得稀里糊涂,以后好与坏,全看娃娃们啦!” 爷爷谦虚地说。 “我看您家,集聚了不少旺盛之气,日后必定发达!” 桑吉大师笑着说。 “借贵人吉言!孙子成钟,望您多加提携照顾啊!” 爷爷也是满脸堆笑地说。 桑吉大师是世外高人,他不愿打扰成钟一家大小的正常起居。 吃过晚饭后,他便坚持不在堂屋逗留了。 成钟只好引领几个人,一起来到了自己的小窑洞里。 桑吉大师进屋后扫视一圈,发现墙上贴着一副毛笔字,便仔细端详起来。 字写得歪歪扭扭,倒是没有什么可取之处。 但内容似乎挺不错,是一首吟梅诗: “莫道野梅不畏寒, 生身之地岂可选。 遍体伤痕因何来? 风刀霜剑齐摧残。 天生此物诚可叹, 春意初临即知暖。 为感天地造化恩, 美丽芬芳洒人间!” “阿弥陀佛,这是谁的诗啊?” 桑吉大师轻呼着佛号,转头向成钟问道。 “肯定是个大家呗,这还用问吗?” 成钟故作神秘,笑眯眯地回答。 “哪个大家啊?我虽为藏人,对汉人的诗词歌赋也有涉猎,怎么没有任何印象?” 桑吉大师认真地说。 徐守君也凑过来看了看,摇摇头说: “我也没读过这首诗。” “远在天边,近在眼前,就是大诗人成钟啊!哈哈哈哈!” 成钟说出了自己的名字,并放声大笑起来。 “真是你写的吗?” 桑吉大师像是不相信似地盯着成钟发问。 不过,转瞬之间,他在心中已经作出了判断。 这样老成又有味道的诗词,出自于一位才十一岁的少年之手,确实令人难以接受。 但眼前这个少年在他面前不断地“出彩”,他的神经已经有些麻木,见怪不怪啦。 听说是成钟写的诗,雪莲成也挤过来观看。 只是以他现在的汉语水平,怕是只能看个稀里糊涂。 “南无阿弥陀佛! 常说诗以言志,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啊! 这首诗,上半阙写生存环境,突出了生命的苦难。 下半阙写人生志向,显得自信满满啊。 全诗以野梅自喻,充满了不畏艰难的意志、知恩图报的性情和造福人间的远大志向。 同时,诗中暗含冬去春来的天地变化之理,已经初步领悟了万物造化之奇。 好诗好诗啊,妙哉妙哉!” 桑吉大师像是陶醉在了成钟的诗意之中。 他诚心诚意地对少年竖起大拇指,连声称赞不已。 听大师这样一夸,成钟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。 他挠着自己短短的头发说: “请大师再仔细看一看,最好给我指点指点!” “请你找纸笔过来,老衲斗胆将你这首诗抄写下来如何?” 桑吉大师说。 他算是藏区有名的书法家。 此时因见成钟的毛笔字实在不敢恭维,便有些技痒难捱,想在这里展露一番。 成钟离开片刻,找来了几张普通大白纸和大小几支毛笔。 大师写得一手好隶书,书法功底深厚,笔笔力透纸背。 洋洋洒洒抄写了一遍,还感觉未过瘾,又连着抄写了三遍才罢手。 诗的内容,用的是拳头大小的字体。 落款处,则用小字行书写道: “敬录少年才子成钟吟梅诗一首,桑吉书于铁木山冬日”。 共写了四副字,在场者人手一副。 三个人又一齐称赞桑吉大师的书法,大家兴奋得半夜不想睡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