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妆大唐_第12章 新式句读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2章 新式句读 (第1/2页)

    对于一般的塾师来说,教女子读书是个好差事。

    男子读书,很多人要参加科举考试,塾师的水平,可以通过科举成绩来检验。

    女子不参加科举考试,跟外界的交流比较少。虽然也读书,但是家长的期望,也不象对男子那么高。所以,塾师的水平也难以检验出来。

    不过,对于李木来说,就是这一点他心里也没底。

    大唐的教育体系比较健全。基本上分为两大系统。一是国家办的官学,二是私人办的私学。

    官学还有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之分。

    中央官学,以尚书省办的学校为主。有综合性学校,还有一些专科学校。

    尚书省的官学,主要是国子监。

    国子监下面,还有六个部分:国子学、太学、四门学、律学、书学、算学。

    司天台办的,有天文学、历数学、漏刻学。

    太医署办有医学。

    太卜寺办有卜筮学,专门学习占卜、占筮一类预测术,甚至一些从事风水、算命的人,就是从太卜寺的学校毕业的。

    太仆寺办有兽医学。

    门下省有弘文馆。

    东宫有崇文馆。

    地方上,还有州学和县学。

    无论是哪一种学校,儒学都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。

    大唐的儒学教育内容,主要是十三经,分正经和旁经两种。

    正经中又分大经、中经、小经。

    大经是《礼记》、《左传》。

    中经是《诗经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。

    小经是《易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公羊》、《谷梁》。

    还有旁经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。

    大唐提倡以孝治天下,《孝经》和《论语》就是他们的主旋律价值观。

    《孝经》和《论语》,无论哪个学校,什么学生,都必须学习,背得滚瓜烂熟,还要能理解和解释。

    此外还要学习法律、数学、书法、诗赋等等。

    因为跟爷爷学过风水和算命的原因,李牧对于《易经》比较熟悉。

    其他的那些,《诗经》和《论语》能背出少数片段,剩下的基本上就不知道。

    有的根本就没看过,象《仪礼》、《公羊》、《谷梁》这些,他根本就没听说过,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。

    叫他去教学生,怎么去教?他连这三个学生的水平都不如,怎么教人家?

    甚至书中的繁体字,他还认不全呢,更不用说写和背诵了。

    现在李木真的有些后悔。

    这次来应聘,实在有些冒失。长此以往,露馅儿是难免的。

    看着眼前的三个女学生,李木的脑袋都大了。

    但已经这样了,也就只好死马当活马医,走一步算一步。

    “以前没教过你们,也不知道你们学得如何,今天第一次上课,我就先测试一下。第一个测试,就是帖经”。

    所谓的帖经,就是用一张带着窟窿的纸,盖在书上。窟窿就露出一段话,学生根据这段话,判断是哪一部经书,就接着这段话往下背诵。

    这就要求学生对于经书非常熟悉。

    这个方法,是李木在阿黛拉那里学来的,现在就是现学现卖。

    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变态,但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,却是小菜一碟。因为大部分经书的内容,他们都能背诵下来。

    在科举考试中,还有帖经考试这个环节。

    李木拿了一本《孝经》。

    “武顺,你先来。”

    武顺看了一眼,就刷刷背了下来。

    然后是如意和武柔,都轻而易举地背了下来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