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里戏外_《王小赶脚》与吕剧的由来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《王小赶脚》与吕剧的由来 (第1/2页)

    查阅我所看到的有关吕剧的资料,其名称的由来,大抵有四种说法:一说,吕剧是由说唱艺术山东琴书、化妆扬琴演变而来的。不论剧情长短,故事性都很强,从头到尾表述细致,演唱明白,用琴书艺人的话说就是“顺藤摸瓜,一捋到底”,并且吕剧的主弦是坠琴,演奏时须捋上捋下,故艺人们称自己的戏为“捋戏”,后改写成“吕戏”。二说,1900年前后,广饶艺人时殿元、谭秉伦、崔兴乐等第一次将山东琴书改作化妆表演,上演节目为《王小赶脚》。他们用竹竿、布或纸扎成驴形,前挂驴头后系驴臀,近似当地杂耍中“跑驴”的形式,用琴书曲调做以演出。剧中人且歌且舞,表演活泼生动,使多年坐唱的琴书成了表演艺术。因他们流动演出时挑着道具驴头、驴臀,故有人叫他们是“唱驴戏”的。由于驴字不雅,遂将“驴”字写成“吕”字,名曰“吕戏”或“吕剧”。

    另两种说法分别是:因琴书演员多为夫妻同台,演出剧目又多是表现夫妻斗嘴、男女定情之类的“两口子戏”,两口为“吕”,故称“吕剧”。另有一说是,琴书为当庄戏或叫花子戏,常到一个村子里面拉着场子讨饭要小钱,二十五户为一闾,遂称之为“闾剧”,后改为“吕剧”。

    ——都有道理。比较没有争议的是:吕剧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。吕剧是穷人的艺术,其内容多表现下层的民间生活、风俗民情,充满普通百姓的感情与生活气息,故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,尤为乡下人所喜欢。而其名称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正式命名的。按照周恩来一个好的剧目可以成就或挽救一个剧种的观点,我宁愿相信第二种说法,即因了《王小赶脚》,才有了吕剧这样一个剧种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《王小赶脚》便是吕剧的开山之作、奠基之作。

    《王小赶脚》说的是,一位小媳妇回娘家,和赶毛驴的小孩一路行走,一路说笑、逗乐,打情骂俏,表现了下层百姓的淳朴与乐观。该剧语近男女私情,有性挑逗之嫌,之所以能让人接受,是因为和小媳妇调情的是一个小孩,被设置成一个情窦初开的形象。有时候他很明白地说一些“坏话”,可也只是说,并没有威胁性。小媳妇高兴有这种交流,观众更是乐不可支。

    一开场,半大不小的毛孩子王小即开始夸耀他的小毛驴多么可爱和能跑,尔后说了四句定场诗:“为人别赶脚,赶脚受辛劳,人家骑着驴,我得跟着跑。”他这个赶脚的身份,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出租车司机,但车并不是他自己的,他只是受雇于公司,开开车而已。王小也是,那头小毛驴也不是他的,他只是为掌柜的扛活而已,是个打工仔。

    小媳妇一出场即唱了一大段“二姑娘要回娘家住几天”。这个唱段应该是全剧的精华所在,十分好听,也十分有特色,容我将其全部引录下来:

    六月三伏好热的天,二姑娘行程奔走阳关,俺婆家住在了二十里堡,俺娘家住在了张家湾,俺在婆门得了一场病,阴阴阳阳的七八天,大口吃姜不觉得辣,大碗地喝醋不觉得酸,人人都说俺是那个样儿的病,俺不是价,怎么浑身发酸不爱动弹?二姐今年才二十二,嫁了个丈夫他三十三,二十二三十三,他比我大着那十一年。人人都说俺女婿大,嗨,大不大的俺可不嫌,他知道疼俺。今天我要回俺娘家去,俺丈夫一把拉我到床跟前,我问他还有什么话,他偷偷地递给俺二百钱,他说道,这一百给你雇毛驴,那一百饿了你打打尖。还问我,今天你回到你娘家去,不知道几时才回还。我说道,多说不过一个月,少说也得二十天。俺丈夫一听就呱耷了脸,停了半天才开言。漫说住上一个月,一天如同隔三年。我连忙堵住他的嘴,让别人听去落笑谈。我说道俺又不是那秤钩子,怎能挂着你的心肝?你只管在家等着俺,怎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