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八十八章 作家 (第1/2页)
临淮县最热闹的,自然是县衙正门所在的衙署街了。 而县衙后面所在的后衙街,就冷清太多了。 这就好比脸和屁股的关系,脸整天风风光光让人看,屁股却藏起来不见人。 因为后衙是知县的内宅,县太爷又是只身上任,还清廉自守,不搞歪门邪道。后衙街自然基本没什么人了。 整条街,只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,半死不活的开着。 这会儿日近中午了,店里才来了一桌客人。 掌柜的翘首以盼,终于又盼到一位头戴毡帽的中年客人上门。 “客官里边请,单间还是雅座?”掌柜的忙亲自招呼。 “我有约了。”那客人低着头,指了指里头。 “哎。”掌柜的一阵泄气,把那藏头露尾的客人,引入了最角落的单间。 “二位客官,恁等的人来了。” 里头的两个客人闻言抬起头来,一个是韩知县的长随,另一个则是个四十多岁,圆脸长须眯着个眼的书生。 ~~ 看到来人,长随便起身让座,和掌柜的出去点菜了。 来人落座后,摘下头上的大檐毡帽。那书生凑近了端详他道:“你不是韩伯时吧,韩伯时没这么老啊。” 来人只好又摘下腮边的假胡子,一张脸登时年青了,正是韩宜可。伯时是他的字。 “贯中先生短视的毛病,越来越厉害了。”韩宜可无奈道。 “谁说不是呢?过年我孙子把没放完的爆仗,搁在我书桌上。”那贯中先生苦笑道:“我夜里写书摸到了,看不清是什么,就拿到灯前仔细端详。” “结果呢?” “结果药线触火就燃,立刻炸响,我被炸的两耳鸣、一脸黑,这才知道原来拿了个大爆仗。”贯中先生戏谑说道。 “哦哈哈……”韩宜可被逗得捧腹大笑,指着对方道:“怪不得先生的写的出神入化,先生太会讲故事了!” “哦,你看过我写的?”贯中先生惊奇问道:“我好像没给你父子看过啊。” 这年月,还未登大雅之堂,不能像诗词歌赋那样,被认为是才华横溢的体现。而是被当成读书人不务正业的表现。所以很多时候,不到付梓出版的一刻,伱都不知道他是的。 “洪武四年,家师致仕归隐,我曾前往青田拜见,在那里盘桓月余,正好看到了先生的手稿。”韩宜可解释道。 “也只有这种可能了。”贯中先生颔首道:“那时我让我儿将书稿带给刘伯温,请他斧正,顺便看看他能不能帮我出版。” “家师说书是极好的,只是一时无法出版。”韩宜可不愧快口之名道。 “嗯,这回去京里看他,他已经告诉我了。”贯中先生叹口气,又状若不经意的问道:“能不能出书先放一边,你觉得哪部书写得最好啊?” “《三遂平妖传》、《残唐五代史演义》、《水浒全传》,还有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,这四部书我都看了。”韩宜可便认真评价道: “愚以为,当数《水浒》最佳。其实《三国》更有大家风范,可惜只有十二卷,下面没有了。 所以比不了《水浒》。” “什么叫下面没有了?太监吗?”贯中先生笑骂道:“你放心,《三国》不是太监,下面会有的!只是还没写出来罢了……” “嗯,先生能写出《水浒》这样的绝世佳作来,《三国》一定会更精彩!”韩宜可激赏大赞,浑然忘了来前的纠结,和来时的遮掩了。 “《